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開局良好
發布時間:
2023-05-10 09:57
來源: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董宣)今年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良好開局。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一季度末,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12.58億千瓦;一季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59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4%,其中風能和光伏發電量達34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8%。
當前,我國正積極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質量躍升發展。在政策保障方面,國家能源局近期出臺了《關于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旨在扎實做好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中國石油集團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呂建中表示,石油企業發展可再生能源應聚焦3個方面。一是因地制宜。油氣田企業多位于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空間廣闊,布局風電、光伏具有天然優勢。二是重點發展產消場景,有效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三是探索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
華北電力大學電力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飛認為,石油企業亟待通過科技創新研發高精度風光功率預測、虛擬電廠、構網型控制等新技術,降低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動與弱支撐對新型電力系統穩定性的不利影響,不斷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網友好性與主動支撐能力。同時,搶抓機遇,加快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跨越式提升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實現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
關鍵詞:
相關新聞
隨著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的不斷深入,能源領域的合作也從傳統的油氣進入到新能源領域,將開展能源全產業鏈合作,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中亞峰會發布的《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提出,各方支持建立中國-中亞能源發展伙伴關系,擴大能源全產業鏈合作,進一步拓展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領域合作,加強水力、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深化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實施綠色技術、清潔能源等項目,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記者從5月9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投)在上海舉辦的2022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活動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國家電投電力總裝機2.1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1.4億千瓦,占比達到65.87%,新能源發電裝機量、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董宣)今年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良好開局。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一季度末,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12.58億千瓦;一季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59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4%,其中風能和光伏發電量達34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8%。
石油鉆采級黃原膠是一種高效、優質、環保型的石油鉆采泥漿添加劑,使用范圍廣,對溫度、酸、堿、鹽具有極強的耐受性,可明顯提高泥漿的滲透率和懸浮固體物質的能力,減少鉆井過程中的壓力,穩定井壁,降低對儲油層的破壞,從而明顯提高鉆井、修井、完井工作的效率。它所獨有的在低剪切情況下的高粘度,使低濃度的鉆井液可以懸浮固體物質,能長期保持穩定。因此,它是高溫高鹽油田理想的驅油劑。
吊掛系統、監測系統有序前行,AGV(智能搬運機器人)小車自主穿梭,流水線上機械臂揮舞翻轉;屏幕中記錄產品信息的數字不斷跳動……記者走進廣東格蘭仕4.0數智化基地柔性化生產線,一個充滿活力的數智化世界撲面而來:每條生產線有17個機器人,每6.7秒就能下線一臺微波爐腔體,生產線由電腦數字化控制,可以瞬間切換不同的產品生產模式。 近年來,格蘭仕全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全產業鏈全面數智化轉型提速,企業各個系統通過數智化有機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工業互聯網生態,打通制造鏈條的各個環節。隨著格蘭仕集團新中臺上線,各類數據在企業內部與伙伴、平臺間對接與循環,完成全鏈路數字化“關鍵一躍”。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表示,格蘭仕通過新中臺系統與售后系統、庫存管理等系統數據串聯,真正實現了產業鏈、供應鏈全系統數據閉環。
記者11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中國最大海上自營油田——綏中36-1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1億立方米。 據了解,綏中36-1油田地處北緯40度的冰區,屬于稠油油田,開發難度非常大。中國海油自主攻克海上稠油開發技術,具備了自主開發海上大型整裝油田和稠油油田的能力。1993年,綏中36-1油田試驗區成功建成投產,成為中國自營勘探開發的第一個海上現代化油田,在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聯系我們
公司地址: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明光路87號長和國際D座1513室
生產基地:陜西省咸陽市 興平市化工園區(化工大道西)
聯系電話:(+86)029-8621 3089
企業郵箱:xatz2011@163.com
銷售總監:楊經理 (+86)187 0921 6757

手機站